經(jīng)絡通暢 ![]() 最近養(yǎng)生圈火了一款 “四神湯”,不少人都在喝。這 “四神” 到底是誰?為啥突然成了養(yǎng)生頂流?今天就來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再聊聊怎么喝才有用~ 一、四神湯的故事:從 “四臣湯” 變來的養(yǎng)生方![]() 關于四神湯的來歷,民間有個有趣的傳說。據(jù)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四個大臣因為趕路太累、水土不服全病倒了,太醫(yī)開了好多藥都沒用。后來有個和尚來揭榜,開了個方子:“蓮子、芡實、懷山、茯苓各一份,燉豬肚吃。” 還說 “四臣,事成!” 大臣們喝了果然好了,從此每次南巡都要喝這個湯養(yǎng)生。后來老百姓口口相傳,因為 “臣” 和 “神” 讀音像,慢慢就叫成 “四神湯” 了。 二、四神湯的四位 “大神”:各有啥本事?四神湯就靠這四樣藥材撐場子,每一味都不簡單: 1. 山藥:溫和補脾胃的 “老好人”山藥簡直是養(yǎng)生圈的 “百搭選手”,它味道甜甜的,性子溫和不刺激,就像個耐心的老中醫(yī)?!端幤坊x》里說它 “溫補不猛烈,微香不干燥”,最擅長幫脾胃虛弱的人調(diào)理身體。要是平時總拉肚子、沒精神、四肢乏力,吃點山藥準沒錯,大多數(shù)人都能吃。 2. 茯苓:體內(nèi)的 “排水專家”茯苓就像身體里的 “小水泵”,最會把濕氣排出去。它既能通利水道祛濕,又能健脾胃補中氣。只要是脾胃有濕的情況,中醫(yī)開方十有八九會用到它。平時覺得身體沉甸甸的、水腫,喝它準沒錯。 3. 芡實:祛濕又固澀的 “雙面手”芡實本事可大了,一邊能把濕氣趕走,一邊又能把身體里的精華 “鎖住”。它能補腎固精、健脾止瀉,還能調(diào)理白帶多的問題。就像家里的防盜門,既把壞東西擋在外面,又不讓好東西流失。 4. 蓮子:安神健脾的 “多面手”蓮子是個全能型選手,既能健脾止瀉,又能補腎固精,最厲害的是還能養(yǎng)心安神。晚上睡不好、心里煩躁,或者脾胃虛弱拉肚子,吃點蓮子能同時解決好幾個問題。 三、濕氣纏身的信號:你中了幾條?想知道自己該不該喝四神湯,先看看有沒有被濕氣 “盯上”。中醫(yī)說濕氣分兩種: 外濕就是外界環(huán)境太潮濕,比如梅雨季、住的地方太潮,濕氣就像 “小尾巴” 一樣跟著你。 內(nèi)濕主要是自己作出來的,比如天天吃冰的、油膩的東西,或者身體虛弱,導致脾胃功能差,水濕排不出去。 怎么判斷體內(nèi)有濕呢?記住這幾個典型癥狀: 肚子脹、沒食欲,看到吃的就犯愁;身體像灌了鉛一樣沉,懶得動彈;小便不通暢,大便黏在馬桶上沖不掉;嘴里發(fā)黏、發(fā)甜,舌苔又厚又膩;女生白帶突然變多。 四、啥時候喝四神湯最合適?這些人要注意!適合喝的情況:脾胃不舒服,比如肚子脹、沒胃口、大便稀溏;潮濕天氣,像梅雨季、夏天暑濕重的時候,喝一碗祛濕又養(yǎng)脾胃;想日常養(yǎng)生,脾胃虛弱的人平時用它當食療方,比吃藥溫和多了。 這些人別瞎喝:四神湯是祛濕的,體內(nèi)沒濕的人喝了反而不好。要是有這些癥狀就別碰了:口干舌燥、皮膚干、眼睛干澀;大便干得像羊糞蛋;晚上睡覺出盜汗、手腳心發(fā)熱;總是感覺心里煩躁、上火。 五、四神湯怎么喝才有效?記住這幾個小技巧食材搭配:山藥、茯苓、芡實、蓮子各 15 克,怕味道淡可以加個豬肚一起燉,好喝又補。 喝的時間:早上或中午喝最好,晚上別喝太多,免得夜尿多。 喝的頻率:每周喝 2-3 次就行,別當水天天喝,再好的東西過猶不及。 加減方法:濕氣重可以加薏米;脾胃虛寒加生姜;想安神加百合。 總之呢,四神湯就像個溫和的 “身體清潔工”,幫我們把脾胃里的濕氣掃干凈。但記住它不是萬能藥,喝對了才有用~平時少吃涼的、油膩的,多運動出出汗,比光靠喝湯更管用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