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分享

《禮記》導(dǎo)讀(四)——曲禮上第一(4-3)

 葉落無痕73 2025-02-13 發(fā)布于吉林

曲禮上第一(4-3)

【原文】

侍食于長者,侍食于長者,主人親饋,則拜而食;主人不親饋,則不拜而食。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

毋摶飯,毋放飯,毋流歠,毋咤食,毋囓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

飯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齒,毋歠醢??托醺?,主人辭“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辭以“窶”。


【注釋】

(1)侍食:伺候奉陪年長的人吃飯。

(2)饋:給夾菜。

(3)共食:一起進食。

(4)澤手:兩手互搓,古人吃飯用手抓,如臨食時雙手摩搓,使旁人感到不清潔。

(5)(tuán)摶飯:把飯捏成團。

(6)放飯:將手中剩飯放回飯器中。

(7)流(chuò)歠:大口喝湯,一口氣喝下去。歠,通“啜”,喝、飲。

(8)咤食:舌頭在口中作聲,嫌棄主人做的飯菜不好吃。

(9)(niè)囓:咬啃。

(10)反魚肉:把吃過的魚肉再放回盤里。

(11)固獲:專吃一種食物稱“固”,與人在食器中爭夾食物稱“獲”,指獨占和爭取食物。

(12)揚飯:用筷子攪動飯食,揚去飯的熱氣。

(13)(tà)嚃羹:指飲湯羹時,不咀嚼而連同其中的菜大口吞咽。

(14)絮羹:指加鹽、梅于羹中重新調(diào)制主人做好的湯,是一種不尊重主人的行為。絮,調(diào)。

(15)(chuò)歠(hǎi)醢:不用任何食物蘸就吃的肉醬。醢,用肉、魚等制成的醬。

(16)(jù)窶:因為貧窮而沒有禮物相送,此指備辦的食物不夠。

【譯文】

陪著長者吃飯,如果主人親自布菜,要拜謝之后再進食;主人不親自夾菜勸吃,就不必拜謝,可以徑自動手進食。和別人一起吃飯要注意謙讓,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大家共同吃飯,要注意手的衛(wèi)生,不要臨食搓手。

不要用手把飯搓成團去吃,不要把多取的飯再放回食器,喝湯不要喝得滿嘴淋漓。吃飯時口中不要發(fā)出聲音,不要啃嚼骨頭,不要將拿起的魚肉再放入食器中,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獨占和只取一種食物,不要用筷子攪動飯食,以快點揚去飯的熱氣。

吃宜用手食的黃米飯不要用筷子,喝羹湯不要不加咀嚼而大口囫圇地連菜吞下。不要當(dāng)著主人的面自己往羹湯中加調(diào)料。不要當(dāng)眾剔牙齒,不要不蘸任何食物就喝肉醬。如果來客往羹湯中添加調(diào)料,主人就要以家人不善于烹飪來致歉。來客有喝醬的,主人要道歉說由于家貧以至于備辦的食物不夠。

【原文】

濡肉齒決,干肉不齒決。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徹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辭于客,然后客坐。

侍飲于長者,酒進則起,拜受于尊所。長者辭,少者反席而飲。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

【注釋】

(1)濡肉:煮爛的肉。濡,柔軟。

(2)(jī)齊:一本作“齏”,指醬類食物。

(3)相者:主人分配讓給客人進食物,伺候客人吃飯的人。

(4)尊所:不同的鑒定會,放酒尊的地方也不同。如諸侯宴請時,酒尊設(shè)在東楹之西;如鄉(xiāng)飲酒及卿大夫宴請時,酒尊設(shè)在東房、室門之間。

(5)舉:舉酒杯喝。

(6)(jiào)釂:飲盡杯中的酒。

(7)少者:是指晚輩。

(8)賤者:是指地位低下的人,通常是指仆人一類的人。

【譯文】

煮熟爛的肉要用牙齒咬開來吃,干肉就不可以用牙齒咬,而要用手撕開吃。吃烤肉不要大口吞食。吃完飯以后,客人要從前面跪著收拾盛飯菜的食器和剩下的食物,交給在旁服侍的仆人。這時主人要跟著起身,推辭說不敢勞動客人,然后來客才坐回座位。

陪伴長者飲酒,看見長者將給自己斟酒就要趕快站起來,走到尊者所在的地方向長輩行拜禮而后接受。長者謙讓說不要如此客氣,然后晚輩才返回到自己的席位準(zhǔn)備飲酒。長者尚未舉杯飲盡杯中的酒時,晚輩就不可以先喝。長者有所賜,晚輩或身份低下的人不敢推辭不受。

【原文】

賜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懷其核。御食于君,君賜余,器之溉者不寫,其余皆寫。馂余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

御同于長者,雖貳不辭,偶坐不辭。羹之有菜者用梜。其無菜者不用梜。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為國君者華之,巾以绤。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龁之。

【注釋】

(1)懷:把果核包起來再放在懷里。

(2)御食:指卑者勸尊長進食,并在一旁侍候。

(3)(gài)溉:洗滌。

(4)寫:把食物從一個器皿倒到另一個器皿中。

(5)(jùn)馂:指吃剩下的食物。

(6)祭:吃飯之前的祭祀禮節(jié)。

(7)御同:陪同長者參加別人宴請長者的宴飲。

(8)貳:當(dāng)給自己盛上雙份食物時,出于禮節(jié)也不能推辭。

(9)偶坐:除自己之外還有其他的賓客,特別是有比自己年長的賓客。

(10)(jiā)梜:用筷子夾。

(11)副之:把瓜切成四瓣,然后再橫著切開。

(12)(chī)絺:細(xì)麻布。

(13)(huā)華之:只是橫著切開。

(14)(xì)绤:粗麻布。

(15)(luǒ)累:通“裸”,裸露。只把瓜橫著切開,外面不用麻布包裹。

(16)(dì)疐:通“蒂”,把瓜蒂削掉。

(17)庶人:在官府中任職的普通人,沒有官職。

(18)(hé)龁:去掉瓜蒂就直接咬。

【譯文】

如果國君當(dāng)面賜食果品,其中有核的則要把果核應(yīng)把核包藏起來放進懷里,不可吐到地上。服侍君王吃飯,君王將剩余的食物賜給你。如果食物盛在可以洗滌的器具中,就可以原器取食;如果盛在不可以洗滌的器具中,則須把食物統(tǒng)統(tǒng)倒在另外的器具中取食。吃剩余的食物不用行“祭食”之禮。另外,如父親吃兒子剩余的食物,丈夫吃妻子剩余的食物時,也都不用祭禮。

受邀陪侍長者參加宴會,若主人如同厚待長者一樣厚待少者,少者不用推辭。作為宴席上的陪客,雖然和長者并坐而食,也不用推辭。羹湯中有菜的,就要用筷子夾來吃;若是沒有沒有菜的羹湯,就不用筷子,只用湯匙。為天子削瓜,去皮后要切成四瓣,再從中間橫切一刀,然后用細(xì)葛布覆蓋。為諸侯王削瓜,去皮后切成兩瓣,再從中間橫切一刀,以粗葛布覆蓋。為大夫削瓜,削皮后從中間橫切一刀即可,不必覆巾。為士人削瓜,削皮后去除瓜蒂。庶人就只去除瓜蒂,帶皮啃著吃。

【原文】

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復(fù)故。有憂者側(cè)席而坐,有喪者專席而坐。

【注釋】

(1)(zhì)櫛:整齊,有秩序。

(2)翔:講究穿著打扮。

(3)惰:閑聊的話,戲笑輕慢之言。

(4)御:擺弄。

(5)(shěn)矧:大笑時能露出的牙齦部位。

(6)(lì)詈:罵,責(zé)罵。

(7)有憂者:指的是家中有病人,或是自己心中有煩惱的事情。

【譯文】

父母生病時,成年的兒子戴帽子會顧不上梳頭,走路也不像平日那樣甩開雙臂。開玩笑的話、閑話也顧不上說了,琴瑟也不彈奏了。吃肉少到不能改變食物的滋味,飲酒少到不致改變臉上的顏色。既沒有開懷大笑,也沒有惡聲惡氣地怒罵。等父母的病好了,才恢復(fù)原來的常態(tài)。心中有憂患的人,要自己獨席而坐;為父母服喪的人,要坐單獨的席位。

【原文】

水潦降,不獻(xiàn)魚鱉;獻(xiàn)鳥者佛其首,畜鳥者則勿佛也;獻(xiàn)車馬者執(zhí)策綏;獻(xiàn)甲者執(zhí)胄。

獻(xiàn)杖者執(zhí)末;獻(xiàn)民虜者操右袂;獻(xiàn)粟者執(zhí)右契;獻(xiàn)米者操量鼓;獻(xiàn)孰食者操醬齊;獻(xiàn)田宅者操書致。

凡遺人弓者,張弓尚筋,馳弓尚角;右手執(zhí)簫,左手承弣;尊卑垂帨。若主人拜,則客還辟,辟拜。

【注釋】

(1)潦:雨后地面積水。

(2)佛其首:將鳥的頭用竹籃之類的東西罩住。

(3)畜:飼養(yǎng),馴養(yǎng)。

(4)策(suí)綏:指馬鞭和馬車上的繩子。古人在敬獻(xiàn)車馬時,只將馬鞭和繩子拿到堂上,意思就自然明了了。

(5)甲:鎧甲。

(6)(zhòu)胄:頭盔。

(7)(mèi)袂:衣袖。

(8)右契:古人契券一般分為左右兩部分,右契是尊者所持的,所以敬獻(xiàn)時執(zhí)右契。

(9)量鼓:古代稱量谷、米類的器具。

(10)書致:書面的契約,有田產(chǎn)契、房屋契等。

(11)尚,主要在于。

(12)筋:弓弦。

(13)弛:放松弓弦。

(14)角:弓背。

(15)簫:弓頭,亦作“鞘”。

(16)(fǔ)弣:弓箭的中間部分。

(17)(shuì)帨:戴在胸前的佩巾,鞠躬或是行禮時就會垂下來。

(18)主人拜:古代,當(dāng)賓客饋贈禮物時,主人在接受禮物之前要向客人行禮,稱為拜受禮。

(19)還辟:逡巡退卻。

(20)辟拜:即“避拜”。

【譯文】

雨水多的季節(jié),不應(yīng)用魚鱉獻(xiàn)人。凡獻(xiàn)野鳥須罩住其首以防其啄人,如果獻(xiàn)馴養(yǎng)的家禽則不必如此。獻(xiàn)車馬,只要呈上馬鞭和引手繩就可以了。獻(xiàn)鎧甲,只要呈上頭盔就行了;

獻(xiàn)杖與人,要自己手執(zhí)杖的末端。獻(xiàn)俘虜?shù)臅r候,要抓緊他的右臂。獻(xiàn)粱、稻一類谷物,只要呈上可以兌取的契券就行了。獻(xiàn)米,可以呈上量米的容器。獻(xiàn)熟食,要先送上醬類和切碎的腌菜。獻(xiàn)田地房產(chǎn),只要呈上田契、房契即可。

凡是贈弓給人,如果弓弦己經(jīng)張緊,就要弓弦弓弦朝上。如果是弓弦松懈,就要弓背朝上。同時用右手拿著弓的的斜體(亦稱為“弭頭”),左手就托住弓背的中部。授予者和接納者雙方要彼此行鞠躬禮。如果主人要行拜受禮,客人就要轉(zhuǎn)身退避,避免受主人的拜禮,表示不敢當(dāng)。

【原文】

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拊,鄉(xiāng)與客并,然后受。進劍者左首。進戈者前其繜,后其刃。進矛戟者前其鐓。

進幾杖者拂之。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執(zhí)禽者左首。飾羔雁者以繢。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劍者以袂。飲玉爵者弗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注釋】

(1)并:指的是主人和客人并排向南站立。

(2)(zūn)繜:指的是戈柄下面可以插在地里的金屬套。

(3)(duì)鐓:矛戟柄上的金屬套。

(4)拂:擦拭干凈。

(5)效:呈獻(xiàn)。

(6)左首:使鳥頭向左。

(7)(huì)繢:帶有花紋的彩帶,用來裝飾羔雁。

(8)(jū)掬:雙手捧取。

(9)揮:振去剩余的酒。

(10)苞:包裹魚肉等物的草苞。

(11)(jū)苴:墊器物的草。

(12)(dān)簞:竹制圓形的器物。

(13)(sì)笥:竹制方形的器物。

(14)問:饋贈。

(15)操以受命:拿著禮品聽從吩咐。

(16)使:派遣的使者。

【譯文】

如果是主人親自接受弓,就要由客人的左手接接住弓背的中部,用右手托著弓的下頭,雙方面朝著同一方向并排移交。送別人劍,遞劍與人要劍柄向左。送別人戈,要戈柄朝前,送別人矛或戟,也要柄向前。

送人靠幾或手杖,要擦拭干凈。獻(xiàn)馬獻(xiàn)羊要用右手牽著,獻(xiàn)犬則用左手牽著。以鳥送人,要鳥頭向左。送人羊羔和雁,要飾以彩帶。接受珠玉,要用雙手捧著。接受弓劍,要用衣袖來承接。用玉杯飲酒,不要揮揚,以免失手跌破。凡是被尊者派遣去贈送弓劍、苞苴、簞笥的人,在捧起這些禮物接受使命時,聽尊者的吩咐,要像使者受君命出使他國時的儀態(tài)。

【原文】

凡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若使人于君所,則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則必下堂而受命。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注釋】

(1)受命:接收到命令。

(2)宿:停留住宿,不急著去。

(3)君言:國君之所言。指有災(zāi)難禍害或時政而問其臣或其他人。

(4)辱:古人一種謙遜的客套話,是指他不配接受國君的使命。

(5)于君所:到國君那兒去。

(6)朝服:古人在莊重嚴(yán)肅的場合穿的服裝。頭戴黑紅色的帽子,上身穿黑色的衣服,下身穿白色的裙子,彩色的腰帶,白色的護膝。

(7)怠:懈怠的樣子。

(8)竭:把……全都耗盡。

【譯文】

凡是作為國君使者的人,接到使命之后要立刻出發(fā),不要再在家里停留。傳達(dá)國君命令的使者來到,穿上朝服在門外拜迎傳達(dá)使命的使者,并說有勞尊駕。在傳令使者回去時,還要拜送到門外。如果要派人前往國君的處所,就得像親自朝見國君那樣,先穿上朝服再派遣使者。在使者從國君那里返回時,一定要下堂迎接使者帶來的君命。

見聞廣博、記憶強健而能謙虛,敦厚善良、品行良好而不懈怠,這樣的人稱得上是君子。君子不要求別人時時事事都喜歡自己,也不要求別人竭力的愛戴自己,以使交情得以始終保持。

【原文】

《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贝搜詫O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父尸。為君尸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君知所以為尸者,則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幾。齊者不樂不吊。

【注釋】

(1)君子抱孫不抱子:古人在祭祀祖先時,充當(dāng)尸的要求是孫子,如果孫子的年紀(jì)過小,則由要人抱著孫子充當(dāng)尸。

(2)王父:死去的祖父。

(3)自下之:自己下車向尸表示敬意。

(4)式:式禮。指人的身體向前傾,表示尊敬的禮節(jié)。

(5)(jī)幾:小桌子,古代設(shè)于座側(cè),以便憑倚。

(6)(zhāi)齊:齋戒。古人在祭祀之前,清潔身心,以示恭敬。

【譯文】

《禮經(jīng)》上說:“君子抱孫不抱子?!边@是說孫子可以充當(dāng)祭祖時祖父的的尸,而兒子卻不可以充當(dāng)父親的尸。代表君主受祭的人,大夫、士遇到他都要下車致敬。如果國君知道某人是充當(dāng)先君尸的人,就要親自下車致敬。為尸者也要在車上扶著軾答謝。尸登車時,要用幾來墊足。舉行齋戒的人,要專一心思。不可聽音樂,也不可到別人家吊喪。

【原文】

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dāng)門隧。

居喪之禮:頭有創(chuàng)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fù)初。不勝喪,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于內(nèi)。

生與來日,死與往日。

【注釋】

(1)毀(jí)瘠:消瘦羸弱。

(2)形:露出骨頭。

(3)(zuò)阼階:主人出入廳堂時所走的臺階。由于喪期思父,所以不走阼階。

(4)門隧:指門正中的路。

(5)沐:洗頭發(fā)。

(6)(yáng)瘍:瘡。

(7)不勝喪:經(jīng)受不住喪事的悲痛而病倒。

(8)比:等同于。

(9)致毀:消瘦羸弱到達(dá)極點。

(10)(cuī)衰麻:古代喪服,胸前當(dāng)心處綴有長六寸、廣四寸的麻布。

(11)內(nèi):指的是在屋內(nèi)。由于人到七十歲,精力和體力都不是很好了,遇到喪事的時候,就不必在庭院里搭棚而居了。

(12)生與來日:活著的人對死者的吊喪期是從死后第二天開始算起。

(13)死與往日:死者的殮殯期是從死亡當(dāng)天算起。

【譯文】

居喪之禮:雖因哀傷而消瘦,但不可至于形銷骨立。視力和聽力不可衰退,這樣才能應(yīng)付喪事。唯在家里,上堂、下堂不走家長常走的東階,進出不走當(dāng)中的甬道,就像家長還活著的時候。

居喪之禮:若頭上生了瘡,可以洗頭;身上長了瘡,可以洗澡。若生了病,可以飲酒吃肉。但到了病愈之后,就要恢復(fù)居喪之禮。如果悲傷過度而病倒,不能承擔(dān)喪事,那就等于不慈不孝。到了五十歲,允許因悲傷而消瘦,但不可過分。到了六十歲,可以不因哀傷而消瘦;七十歲的人服喪,只須披麻戴孝就可以了,無須損及體力,可以照常飲酒吃肉,而且住在自己的居室內(nèi)。

辦喪事的規(guī)矩,凡是涉及生者的,如成服、哭者進行的秩序等,應(yīng)從死者死之次日開始計算。凡是涉及死者的,如殯斂和埋葬等,應(yīng)從死者死之當(dāng)天開始計算。

【原文】

知生者吊;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傷;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吊。

吊喪弗能賻,不問其所費。問疾弗能遺,不問其所欲。見人弗能館,不問其所舍。賜人者不曰來?。慌c人者不問其所欲。

【注釋】

(1)知生者吊:和死者的家屬有交情的,就慰問死者的家屬。吊,指的是吊唁之詞。

(2)傷:指的是傷感之詞。在表示吊和傷時,都要致辭。

(3)知生而不知死:認(rèn)識死者的親屬而不認(rèn)識死者。

(4)(fù)賻:給予錢財上的幫助。

(5)費:錢財上的花費。

(6)(wèi)遺:饋贈之意。

(7)欲:需要。

(8)見人:見行人。

(9)館:提供住處。

(10)舍:所住之處。

(11)其所欲:要不要這個東西。

【譯文】

如果平素只和死者家屬有交情,應(yīng)去慰問死者家屬。如果是與死者本人有交情,應(yīng)去哀悼亡者。哀悼只與死者家屬有交情而與死者本人無交情的,只須慰問而不須傷悼之詞;反之,則只須傷悼而不須慰問。

慰問喪家,如果不能提供財物上的幫助,就不要問辦喪事的花費。探視病人,如果不能有什么饋贈,就不要問病人需要什么。接見來人,如果不能提供住處,就不要問他住在什么地方。贈人物品,不要叫人來取,而要派人送去;要給人東西,不要問他想不想要這個東西。

【原文】

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zhí)紼。臨喪不笑。揖人必違其位。望柩不歌。入臨不翔。當(dāng)食不嘆。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適墓不歌,哭日不歌。

送喪不由徑,送葬不辟途潦。臨喪則必有哀色,執(zhí)紼不笑。臨樂不嘆。介胄則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注釋】

(1)適墓:到墓地去。

(2)壟:墓上堆起的封土。

(3)(fú)紼:下葬時拉棺的繩索。

(4)臨喪:參與喪事的辦理。

(5)違:離開,變更。

(6)入臨:進入喪家器吊死者。

(7)翔:走路時張開雙臂。

(8)當(dāng)食:對著飯食。

(9)(xiàng)相:古人舂米時有專門的號子聲;鄰居有喪事,舂米時不能唱歌。

(10)里:鄰里之中。

(11)(bìn)殯:死后入殮尚未安葬。

(12)哭日:吊喪的日子。

(13)送喪:護送靈車。

(14)不由徑:指不走偏僻的小路。

(15)途潦:路途上的水坑。

(16)執(zhí)(fú)紼:牽引靈車。

(17)臨樂:參與聽樂。

(18)介(zhòu)胄:穿上盔甲。

(19)失色:失態(tài)的樣子。

【譯文】

到墓地去,不可登上墳丘。參加葬禮,必須幫助挽柩車。參加追悼,不可嬉笑。與人作揖,必須離開原位。望見柩車,不可唱歌。進入喪家哀悼,走路不可若無其事地張開兩臂。吃飯時不可唉聲嘆氣。鄰居有喪事,舂米時就不可喊號子。鄰里有停殯待葬的,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

進到墓地,不要唱歌。在吊喪的日子里,不要唱歌。護送柩車時,不要走小路。挽著柩車時,不要躲避路上的水坑。參加追悼時,一定要面帶哀傷的神色。挽送柩車時,不可嬉笑。欣賞音樂時,不可嘆氣。披上鎧甲戴上頭盔,就要表現(xiàn)出不可侵犯的神情。所以君子時時小心謹(jǐn)慎,就不會在別人面前有失態(tài)表現(xiàn)。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