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分享

《禮記》導讀(三)——曲禮上第一(4-2)

 葉落無痕73 2025-02-13 發(fā)布于吉林

曲禮上第一(4-2)

【原文】

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不踐閾。凡與客入者,每門讓于客。客至于寢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后出迎客??凸剔o,主人肅客而入。主人入門而右,客入門而左。

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腿艚档?,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就西階。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連步以上。上于東階,則先右足;上于西階,則先左足。

  

【注釋】

(1)(niè)闑:門橛,古代大門中豎立的短木。主人進出時從右,賓客則從左,大夫、士更為高貴,進出從右。

(2)(yù)閾:門檻。

(3)凡與客入者,每門讓于客:古人待客時,如果賓客地位高于主人,主人應出大門迎接;賓客地位低于主人,主人則在大門內(nèi)迎接。進門時,主人請賓客先入,恭敬之后,主人引導賓客進入。每門,古天子之宮五門,諸侯三門,大夫二門,所以稱每門。

(4)寢門:最內(nèi)的正寢之門曰寢門,即路門。后泛指內(nèi)室之門。

(6)固辭:再三謙讓。禮有三辭,初曰禮辭,再曰固辭,三曰終辭。

(7)肅客:迎進來客。

(8)主人入門而右:古代建筑門內(nèi)稱庭,庭的北邊是堂,有東西兩排臺階,東邊的阼階,是主人出入庭堂時所用的,西邊的賓階是賓客出入所用的。在庭的東西兩側(cè)各有一條小路通向東西兩階,主人和賓客都可以沿著各自的通道去往庭堂。

(9)降等:賓客的等級低于主人。

(10)(shè)拾級聚足:指每上一級臺階,都要把雙腳并攏一次,然后再開始登下一個臺階。拾級,逐級登階。

【譯文】

大夫和士進出君主的門戶,應當順著門橛的右邊行進,且不能踩踏門檻。凡是主人與來客一起進門時,每經(jīng)過一個門口,主人都要讓來客先進。當來客走到居室門口時,主人要先入內(nèi)鋪設坐席,然后再出來迎接客人。來客再三謙讓后,主人就恭請、引導來客進門。

主人進門向右走,來客進門向左走。主人走到東階前,來客走到西階前。來客的地位如果低于主人,就要到主人的東階前,主人要再三推辭,然后來客再回到西階前。登階之前,主人與來客謙讓一番,然后主人先登階,來客隨之而登階。登階時前腳登上而后腳隨之并立,兩腳連步拾級而上。登東階時要先邁右腳,登西階時要先邁左腳。

【原文】

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zhí)玉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橫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以箕自鄉(xiāng)而扱之。奉席如橋衡,請席何鄉(xiāng),請衽何趾。席南向北向,以西方為上;東向西向,以南方為上。

【注釋】

(1)(wéi)?。翰坚?。

(2)薄:草簾子。

(3)趨:小步快走,表示對長者的尊敬。

(4)接武:步履相接,是指邁著細小的步子向前走。武,足跡。

(5)布武:足跡分散不重疊,指疾走。

(6)翔:指張開雙臂隨意地行走。

(7)橫(gōng)肱:把兩臂橫著伸開。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

(8)授立:指給站著的人東西。

(9)跪:兩膝著地,臀部不接觸足跟,上身挺直的姿勢。

(10)坐:兩膝著地,臀部接觸足跟的姿勢。

(11)糞:打掃坐席前面。

(12)必加帚于箕上:古人取掃帚和簸箕時的樣子,以表示尊敬

(13)袂:衣袖。

(14)拘:遮蔽。

(15)及:弄臟。

(16)(xī)扱:井上汲水之橫木,引之,則一高一低。

(17)橋衡:打水用的秸槔上的橫木,一頭高一頭低,這里是用來形容席的拿法,托席的兩只手,左手要高,右手要低。

(18)何鄉(xiāng):指長者朝向哪個方向。

(19)(rèn)衽:衽席的簡稱,即臥席。

(20)何趾:腳朝哪個方向。

【譯文】

經(jīng)過有簾帷垂著的門口不要急步快走,恐風動而簾開,泄內(nèi)室之隱秘。在有擺設的廳堂上不要急步快走,恐觸覆之意外。端著玉器不要急步快走,恐損傷器物。在廳堂上行走要細步前進,表示恭敬之意。堂下可以大步行走,因地方寬闊。在室內(nèi)不可以張開手臂大搖大擺地行走,因為條件不具備。同別人一起坐的時候,不要橫著胳膊。把東西交給站著的人不用屈膝,顯得過于謙卑。把東西交給坐著的人不要站著,顯得過于傲慢。

凡是替長輩掃除席前要有一定的禮節(jié),一定要把掃帚放在掇箕之上,用掃帚遮住掇箕。掃的時候,要用右手持掃帚,左手提衣前下擺遮擋住掃帚,邊掃邊退,不使塵土飛揚污及長輩。撮垃圾時,要將撮掃箕口朝向自己,不能朝向長輩。要用雙手橫捧著卷好的席子,如同井上的桔棒那樣左端昂起右端低垂。為長輩鋪設坐席時,要問清面朝哪個方向。為長輩鋪設臥席時,要問清腳朝哪個方向。席子若是南北方向鋪設的,以西方為尊位;若是東西方向鋪設的,以南方為尊位。

【原文】

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撫席而辭??蛷刂叵?,主人固辭。

客踐席,乃坐。主人不問,客不先舉。將即席,容毋怍。兩手摳衣去齊尺,衣毋撥,足毋蹶。

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虛坐盡后,食坐盡前。坐必安,執(zhí)爾顏。長者不及,毋儳言。

【注釋】

(1)飲食之客:指那些前來討論學問之事的賓客。

(2)函丈:亦作“函杖”。原指講學者與聽講者坐席之間相距一丈。后用以指講學的坐席。

(3)客徹重席:在古代,王公貴族之類的賓客到來時要鋪三層席,大夫級的賓客到來時要鋪雙重席。所以所來的客人為表示謙遜,做出要撤掉重席的舉動。徹,通“撤”,后退,撤去。重席,為了表示尊敬,主人給來客鋪兩重坐席。

(4)(zuò)怍:容色改變。

(5)(zī)齊:衣裳的下邊。

(6)撥:飄起、揚起。

(7)( jué)蹶:跳腳。

(8)遷:搬開。

(9)越:跨。

(10)虛坐:坐著只是說話,指非進餐時的坐法。

(11)食坐:指進餐時的座位。

(12)執(zhí):保持之意。

(13)(chán)儳言:指和長者說不一樣的話題,即東拉西扯。

【譯文】

如果不是請來吃飯(討論學問)的賓客,就要為他鋪設坐席,一般席位的間隔約一丈遠。當主人跪著為客人整理席位時,客人也要跪著用手按著席子說不敢當。客人提出要撤去重疊的席子時,主人要一再地表示辭讓阻止。

客人就席之后,主人才能坐下。若主人不先問話,客人不可率先發(fā)話。客人將就席的時候要儀容莊重,不可有失常態(tài)。兩只手提起裙裳的下擺,使裙裳的下沿離地一尺左右,這樣齊膝跪坐時不致于腳踩著下裳。不要掀動上衣,行走的腳步也不要急促,以免腳下有失。

如果在當行的路前放有先生的書冊琴瑟,就要跪著移開它,切不可從上面跨越過去。如果只是說話要盡量靠席后坐,如果飲酒吃飯要盡量靠席前坐。坐必安穩(wěn),保持自然的姿態(tài)。長者未提及的,不要東拉西扯地亂說。

【原文】

正爾容,聽必恭。毋剿說,毋雷同。必則古昔,稱先王。侍坐于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請業(yè)則起,請益則起。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侍坐于所尊,敬毋余席。見同等不起。燭至起,食至起,上客起。燭不見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讓食不唾。

【注釋】

(1)(chāo)剿說:把別人的言論當成是自己的言論。

(2)雷同:說和別人一樣的話。

(3)諾:表示答應的詞,說話的語速慢。

(4)唯:表示答應的詞,說話的語速快,“唯”比“諾”更恭敬。

(5)(wú)毋(yú)馀席:指要盡量靠近尊敬者,不要讓自己與尊敬者之間有空出來的地方。

(6)(bá)跋:本,燭燒盡時留下的殘物。古人稱火炬為燭,燭盡之物為跋。晚輩在和長輩秉燭長談時,看到燭盡時要主動把殘物去除。

(7)(tuò)唾:吐口水。

【譯文】

儀表要端莊,聽講必須恭恭敬敬地聽長者講話。不要照搬別人的言論,也不要人云亦云。必須效法古代的正道,引述先王的教誨。在先生跟前陪坐,先生問話,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回答。向先生請教問題要起立;請先生把不明白的地方再講一遍,也要起立。父親召喚時,不要用“諾”來答應;先生召喚時,也不要用“諾” 來答應,應該恭敬地用“唯”來回答,同時起身行動。

在所尊敬的人跟前陪坐,要恭敬地坐在席端距離尊者最近的地方,而不使中間留有余席。見到同輩的人進來不必起身,但見到執(zhí)火燭的人來就要起身,見到端飯食的人來也要起身,見到主人的貴賓來亦要起身。晚上座談,火燭不要等到燃盡再換,免得誤會主人不欲留客久坐。在尊貴的客人面前,不要呵斥狗。主人分給食物無須謙讓,但同時也不可吐口水。

【原文】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侍坐于君子,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間,愿有復也。”則左右屏而待。

毋側(cè)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斂發(fā)毋髢,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

【注釋】

(1)欠伸:打呵欠,伸懶腰。

(2)(zhuàn)撰:持,拿著。

(3)(jù)屨:鞋。

(4)(zǎo)蚤莫:天的早晚。

(5)請出:請求退出。

(6)更端:更換事由。

(7)少(xián)間:指停頓片刻,有空閑之時。

(8)復:稟告。

(9)(bǐng)屏:退避。

(10)側(cè)聽:竊聽他人的言辭。

(11)(jiào)噭應:高聲急應。

(12)淫視:流轉(zhuǎn)眼珠斜看,東張西望。

(13)怠荒:懶惰放蕩。

(14)( jù)倨:傲慢。

(15)( bǒ)跛:單足踏地,沒有站穩(wěn)的樣子。

(16)(jī)箕:臀部著地,兩腿向前伸出,是一種不文明的坐姿。

(17)伏:趴著。

(18)(dí)髢:假發(fā)。

(19)( tǎn)袒:裸露的意思。

(20)(qiān)褰:撩起衣服。

【譯文】

在君子身旁陪坐,如果看到君子打哈欠、伸懶腰,或是準備拿起手杖和穿鞋,或是探視太陽的位置察看時間的早晚,侍坐者就該主動告辭退出。在君子身旁陪坐,君子如果問及另外的事,陪坐者要起立回答。在君子身旁陪坐,如果有人進來說:“想借用片刻空閑,有事要報告。"這時侍坐者就應退避在一旁等候。

不要側(cè)著耳朵作探聽別人說話的樣子,不要粗聲大氣地應答他人的問話。不要轉(zhuǎn)動眼珠斜看東西,不要做懶惰放蕩的模樣。走路不要大搖大擺,顯露出傲慢的姿態(tài)。站立時不要跛足欹肩,坐時不要像畚箕一樣叉開兩條腿。睡覺時不要俯臥在床上。頭發(fā)要束好,不要披散下垂。帽子不可隨便脫下,勞作時不要袒衣露體,天熱時也不要撩起裙子。

【原文】

侍坐于長者,屨不上于堂,解屨不敢當階。就屨,跪而舉之,屏于側(cè)。向長者而屨,跪而遷屨,俯而納屨。

離坐離立,毋往參焉。離立者,不出中間。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梱,內(nèi)言不出于梱。

【注釋】

(1)(xiàng)鄉(xiāng):同“向”,朝著。

(2)遷(jù)屨:或為“旋”,把鞋掉轉(zhuǎn)過來。

(3)納(jù)屨:穿鞋。

(4)離:同“儷”,指兩個人并排著。

(5)(yí)椸枷:二者均指衣架。椸,同“匜”,指放衣服的筐子。枷,通“架”,指掛衣服的架子。

(6)巾櫛:毛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櫛,梳頭發(fā)的工具。

(7)諸母:庶母。

(8)不通問:不互相饋贈東西。

(9)裳:下衣。

(10)(kǔn)梱:門檻。

(11)內(nèi)言:婦女在閨房內(nèi)說的話。

【譯文】

在長者身邊陪坐,要把鞋子脫在階下,不要將鞋子穿上堂,也不能在臺階上解鞋帶,以免妨礙后來者升堂。穿鞋時,要跪著取鞋,退到一旁再穿。若面朝長者穿鞋,要雙膝跪地將鞋取出,跪著旋轉(zhuǎn)鞋尖,然后彎腰穿上。

遇到兩個人并排坐著或者并排站在一起,不要再插身其間??吹絻蓚€人并立著,不要從兩人中間穿過。男女不要混雜坐在一起,衣服也不要放在同一個筐子里,不要掛在同一衣架上。不共用毛巾和梳篦,不親手互相遞交東西。嫂子和小叔子見面不相互問候。不可讓叔母或庶母為自己洗下身衣裳。男人在外面的職事,不要說給家中的婦女。婦女在家中的家務事,也不要拿來煩擾男人。

【原文】

女子許嫁,纓,非有大故,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

父子不同席。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幣,不交不親。故日月以告君,齊戒以告鬼神,為酒食以召鄉(xiāng)黨僚友,以厚其別也。取妻不取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寡婦之子,非有見焉,弗與為友。


【注釋】

(1)許嫁:訂親。

(2)纓:古代女子許嫁所佩戴的香囊,是許嫁后的標志。此作動詞,系纓天頸。

(3)大故:大的災難,如喪事、疾病之類的事情。

(4)女子子:親生女兒。

(5)幣:結(jié)婚前,男方給女方的聘禮。

(6)交:交往。

(7)親:親密接觸。

(8)日月:登記娶媳婦的年月日。

(9)(zhāi)齊戒:古人在祭祀或舉行典禮之前,常沐浴更衣,戒絕嗜欲,使身心潔凈,以示虔敬。

(10)為:置辦。

(11)鄉(xiāng)黨:家鄉(xiāng),鄉(xiāng)里。

(12)僚:同僚,同事。

(13)厚:加重,加大。

(14)有見:有出眾的才華。

(15)弗:不能。

【譯文】

女人訂婚之后,頭上就要佩戴彩帶,表明已經(jīng)有所系屬了。如果沒有重大變故,不要進入她的居室。姑母、姐妹及女兒,出嫁后回到娘家,兄弟不可和她們同席而坐,也不可與她們共用一個餐具進食。

父親不能夠和兒子、女兒在同一張宴席上面吃飯。男女之間不通過媒人,相互之間不得知道對方的姓名;如果女方家還沒有接受男方家的聘禮,彼此就不會有交往,更不會關系親密。因此,婚禮的日期都要向官方登記報告。要在家廟中齋戒祭告祖先神靈,還要置辦酒席邀請鄉(xiāng)鄰、同事、朋友,為了強調(diào)男女有別。娶妻不得娶同姓的女子,所以買妾如果不知道她的姓氏就要占卜詢問。寡婦的兒子,不是具有卓異才能和見識,就不要和他交朋友。

【原文】

賀取妻者,曰:“某子使某,聞子有客,使某羞。”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名子者不以國,不以日月,不以隱疾,不以山川。男女異長,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許嫁,笄而字。


【注釋】

(1)隱疾:指位于體表而不暴露于衣外的某些疾患。

(2)某子:前來祝賀的人。

(3)某:召喚的人。

(4)有客:避而不提婚事,請鄉(xiāng)黨同僚而已。

(5)羞:敬送;古人一般回送一壺酒、十條干肉或是一只狗。

(6)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年長的人可以不用拘于下跪禮節(jié)的要求。筋力,指體力。

(7)不以國:古人中,臣民不能說國家的名字,兒子不能稱呼自己父輩的名字,以此推知,為孩子起名,不能用國名。

(8)隱疾:身體隱處的疾病。

(9)男女異長:在古代男女有別,在排行時男、女各自排行,不是單獨地按照年齡大小混合排列。

(10)冠而字:男子在實行加冠之禮時,除了父母給起的名外,還會得到賓客為他起的字。

(11)父前子名,君前臣名:指的是在父親面前可以直呼兄長的名字,在君王面前可以直呼同僚的名字。古人在面對最為尊敬之人時,可以免去謙恭的禮數(shù)。

(12)(jī)笄:是女子類似于男子冠禮的一種禮數(shù)。

【譯文】

(受主人委托)祝賀娶妻的人說:“是某君派我來的,聽說您要宴請賓客,特派我將禮物進獻給您?!必毟F的人,不必以金錢、財物作為禮物。年老的人,不必拘泥于有體力要求的禮節(jié)。

在給小孩取名時,不要以國家為名稱,不要以日月為名稱,不要以身體的隱疾為名稱,不用以山川為名稱。男孩、女孩要分別按長幼各自排行。男子到了二十歲,要為他舉行冠禮,在名之外再取個字。在父親面前,兄弟都可以互相稱名;在君王面前,臣僚都可以互相稱名。女子到可以出嫁年齡時,要用簪子插住頭發(fā),為她舉行加笄禮,并在名之外再取個字。

【原文】

凡進食之禮: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膾炙處外,醯醬處內(nèi);蔥渫處末,酒漿處右。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腿艚档?,執(zhí)食興辭,主人興辭于客,然后客坐。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進。殽之序,遍祭之。三飯,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辯殽。主人未辯,客不虛口。

【注釋】

(1)(yáo)殽:大塊的帶骨頭的熟肉。

(2)(zì)胾:大塊的沒有骨頭的熟肉。

(3)(xī)醯:指醋。

(4)(xiè)渫:蒸蔥。

(5)酒漿:一晚上就釀好的甜酒,且不帶渣,可以稱作是酒。漿,則指的是帶有米汁的酒。

(6)(fǔ)脯:是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干肉。

(7)修:是經(jīng)過腌制加工的干肉。

(8)(qú)朐:肉曬干后彎曲的地方。

(9)延:告訴。

(10)祭:吃飯前的祭祀行為。把將要吃的食物盛出少許,放在祭祀的器皿中,表示對先祖的尊重。

(11)虛口:漱口,是指在吃飯過程中吃食物與喝酒之間的一種行為。

【譯文】

凡陳設便餐的禮節(jié):帶骨的肉放置在左邊,切好的大塊肉放置在右邊。飯食放在人的左手方,羹湯放在人的右手方。細切的肉和烤熟的肉放遠些,醋和醬放得近些。蒸蔥等伴料放在旁邊,酒和漿等飲品和羹湯放在右邊。如果還要陳設干肉、干脯等物,則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如果客人的身份較主人卑下,就應端著飯碗起立,說自己不敢當此席位。這時主人就得起身勸說客人不要客氣、敬請安坐,然后客人才又落座。

主人勸請客人和他一道祭食,祭奠祖先神靈飯食的方法是:撥祭飯食要有先后順序,撥祭進食的肴饌依照吃食的順序逐一遍祭。吃過三口飯后,主人應請客人吃切好的大塊肉,然后請客人遍嘗各種肴饌。如果主人尚未吃完,客人不可漱口表示已經(jīng)吃飽。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