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回憶,而回憶是和記憶有關系的。記憶算得上是人格構成當中的一部分,但是有些記憶不能永久。因為人的大腦儲存量是有限的,必須不停更換記憶,才能儲存新的東西。當然有些記憶是永恒的,值得人去記一輩子。 對于三歲的小朋友來說,他們的記憶卻是一片空白的,會形成分水嶺。三歲以前的事情他們都會忘得差不多,只記得起三歲過后的事情。這還真的不是玩笑,有真實的例子可以驗證這一點。有寶媽在社交平臺上分享:“我家寶寶4歲多了,去年帶她出去玩的事情,她完全忘掉了,只剩下一點記憶,說自己好像坐過了火車?!边€有媽媽說:“孩子一歲的時候在游樂場摔倒,兩歲的時候帶她去,她還記得這一點,可到了三歲的時候居然忘記了?!?/p> 這一點讓很多家長感到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并且他們覺得孩子如果這么能忘的話,早教還有什么意義呢?有些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寶寶在肚子里面的時候,就會給他們做一些教育,現(xiàn)在覺得自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其實早教真的有用,雖然寶寶會忘記具體的事情,但是他不會忘記事情給他們帶來的直觀感受。也就是說早教對他們而言,是用來輔助形成自己天賦的。 我們人的記憶分為三種類型:當我們經過花店的時候,聞到了一股花香,鼻子最先做出了反應,大腦跟著后面記憶。但這種記憶會特別地短,只能在大腦里面停留一秒鐘左右。過一段時間,腦袋就會遺忘掉。 指的是我們經歷了一些事,或者看到了一些奇特的景觀,內心是感到驚奇地,在腦子里停留的時間會比感覺記憶長很多,但是因為沒有走心,所以過了幾分鐘之后就會忘記。 因為這些記憶都是我們用心去記住的東西,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飽含著人的感情和想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jù)性質來劃分記憶,記憶可以分為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外顯記憶指的是我們可以提取出來的記憶,比如說我們平時背誦的詩,記住的電話號碼,自己的家庭住址…而內隱記憶是指存在于我們腦海中,卻無法具體描述的記憶內容。比如說我們學會了騎車,學會了游泳,這些記憶刻在了我們腦海當中,表現(xiàn)在我們個人的行為上,但我們不能具體地描述這種記憶是什么東西。 那么小朋友為什么會在三歲以后忘記所有的東西呢? 因為3~4歲的時候,負責儲存記憶的海馬和額前葉才開始成熟。這樣講的話,小朋友處在幼兒時期,他們的神經元和神經系統(tǒng)都沒能夠成熟起來,神經突觸還在進行變化當中,新的突觸更換舊的突觸時,就會導致記憶喪失,一點都記不起過去的東西。 并且在小朋友三歲之前,他們的人生并不會有大事發(fā)生,每天的日常就是吃喝拉撒,比較頻繁,也沒有特殊的記憶點。以至于這段記憶,可以全部刪去,不留一絲痕跡。 早教對孩子而言是有必要的,它會成為孩子的內隱記憶,幫助孩子進行智力發(fā)育??赡芎芏嗉议L認為小朋友竟然會忘記一切的東西,那不如不要白費功夫去給他們做早教。實際上能流行的東西都有它合理的地方,我們可不能全盤否定早教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