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煩惱、習氣、缺點,這些生命中的漏洞只能通過修行才能彌補。 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沒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除非你不想解脫。 如果能把對生活的種種貪著執(zhí)去用在學佛修行上,一定能解脫,一定能成就。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方法,方法不恰當,做什么都很難成功; 會學佛,才能成佛;不會學佛,永遠不會解脫,不會成佛。 只有找到正確的方法,遵循正確的方法去修行,才是會修。 真正修進去了,學進去了,佛性自然現(xiàn)前;真正修起來了,必然越修越簡單,越修離佛越近。 如果沒有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不舍掉對世間五欲六塵的種種欲求,不累積福德資糧,不懺悔消業(yè)... 無論如何打坐誦經(jīng)、禮佛觀想,想開智慧,證實相,超輪回,得解脫,恐怕都是徒然。 學佛修行,首見地;見地決定學佛修行的深度、廣度、高度; 見地是用功的方向,是學佛次第,是成就的方法;成就有多大,七分看見地,三分靠修證。 得禪定、開智慧、享神通,七成是在見地里完成,三成是靠日常生活中反復打磨而得獲圓滿。 在內心問問自己:人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依照什么途徑才能實現(xiàn)?當下我能做些什么? 準備好修行了嗎?能接受他人對我的打磨嗎?能死去種種欲望了嗎?...... 佛法是平等自由的,所有法門都是成就的方法,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根基、福報和緣分來選擇; 但無論學哪個法門都必須認真,無論修哪個法門都要堅持,這是修行能否成就的一個關鍵。 佛法的修學跟世間是學問是不一樣的,佛法的成就是從恭敬心和信心中得來的,多一分恭敬、多一分信心才能多一分成就。 不管選擇了哪個法門,只要具備了七個元素便可快速成就: 廣發(fā)大愿;近善知識;淡泊寡欲;遠離惡行;懺悔惡業(yè);實修禪定;積累資糧。 修行還需要恒長有耐性,要能樂于寂靜、甘于淡泊,情愿過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修行的根本就是平淡、平實、平凡。 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一切善事、行一切善法、斷一切惡法,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隨時觀照自己的內心,依靠正知正見將扭曲的事相轉正,這樣我們的身心才能于每日不斷進步。 能做到以上這些,便是真正有效的修行! 一旦你能把一切的順逆、生滅、萬事萬物皆視為夢幻泡影時,你將永遠不會再被煩惱與痛苦束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