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視網(wǎng)膜炎是影響視網(wǎng)膜及其功能退化的一種遺傳性疾病,是眼科中的一種疑難疾病,也被稱為不治之癥。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精進,科學家們在最新一項研究中終于有了新的突破: 他們利用CRISPR技術恢復了患有色素性視網(wǎng)膜炎小鼠的視網(wǎng)膜功能,這一重大進展或為治療該病打開新方向。 圖片來源:allaboutvision 相關研究結果于5月10日發(fā)表在美國眼科學會雜志《Ophthalmology》上。這也是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將CRISPR技術應用于顯性遺傳疾病。同時,這一工具可能在包括亨廷頓氏病、馬凡氏綜合征和角膜營養(yǎng)不良等數(shù)百種疾病中發(fā)揮作用。 DOI: https:///10.1016/j.ophtha.2018.04.001 1“恐怖”的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是一組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由70多個基因中的一個引起。它涉及視網(wǎng)膜(眼睛后部的光敏組織)中細胞的分解和丟失。該病通常發(fā)生在兒童時期,進展緩慢,影響外圍視覺(peripheral vision)和夜間視力。多數(shù)人到了成年早期就會失去大部分視力, 40歲后則會形成法律上的失明,且目前無治愈方法。據(jù)估計,全球約四千分之一的人飽受該病影響。 論文通訊作者Stephen H. Tsang博士及其同事們試圖創(chuàng)造一種更靈活的CRISPR工具,這樣就可以治療更多的患者,而不受限于他們的個體基因特征。Tsang博士稱這種技術為基因組手術(genome surgery),因為它可以切除壞基因并用正常的功能基因取而代之。 圖片來源:Kelly Irvine/NIST 2CRISPR技術為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帶來新思路自2012年以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被應用于各種各樣的領域,它徹底改變了科學家修改活細胞DNA的速度和范圍。但是,即便基因組手術效果非凡,CRISPR仍有一些缺陷需要克服。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等疾病對研究者提出了特殊的挑戰(zhàn):在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中,患者僅從其父母那里遺傳一個突變基因拷貝(mutant copy)和一對常染色體上的一個正?;?/strong>。因此,對那些手握CRISPR的科學家來說,他們的挑戰(zhàn)在于只編輯突變基因,而不改變健康基因。 相比之下,常染色體隱性疾病的人遺傳兩個拷貝的突變基因。當基因的兩個拷貝發(fā)生突變時,就會涉及一種直接替換缺陷基因的治療方法(目前,有六家制藥公司在研究隱性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的基因療法,但尚未有人開發(fā)出一種占主導地位的治療形式)。Tsang博士和同事們受其啟發(fā)提出了一個更好的治療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的策略:它允許去掉舊基因,用一個好的基因代替它,且不影響其正常功能。 這種所謂的“消融-替換”(ablate-and-replace)策略可以用于開發(fā)CRISPR工具集,適用于駐留在同一基因中的所有類型的突變(而非某一類型的突變),特別是多種類型的突變導致相同病癥的情況。例如,視紫紅質基因的150個突變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導致色素性視網(wǎng)膜炎。正因為Tsang博士的技術可以以特定突變無關的方式(a mutation-independent manner)應用,所以它代表了一種可以用基因組手術治療顯性疾病更快、更經濟的策略。 圖片來源:123RF.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