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景泰藍觀音像鑒賞 藝術天下2016-10-25 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制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nèi),經(jīng)燒制、磨平鍍金而成。外觀晶瑩潤澤,鮮艷奪目。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在銅質(zhì)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后把琺瑯質(zhì)的色釉充填在花紋內(nèi)燒制而成的器物 。銅胎掐絲琺瑯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間,這個時期琺瑯制作技藝趨于成熟,以藍色為主,故后人稱之謂“景泰藍”。 乾隆瓷集歷代之大成者于一身,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超然境界,此時的掐絲琺瑯結合鏨胎和畫琺瑯制作技巧于一體,使工藝發(fā)展臻于極境。掐絲粗細均勻而流暢,以雙勾法表現(xiàn)枝與卷須。此前的掐絲是用焊劑固定在胎上,故釉面常被焊劑污染。 至此時用膠取代焊劑,因為可以用熔融的琺瑯釉本身來固定,從而減少了焊藥揮發(fā)時產(chǎn)生之針眼及污染。款式上主要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兩種,又有陽刻和陰刻款識兩種。陽刻款的琺瑯有蠟光和瑩光兩種,地色淺藍為主。 琺瑯有淺藍、深藍、赭、草綠、深綠、姜黃、黃、白等十余種,一般不用粉紅,以示醇古之意。掐絲多用粗銅絲、少用細絲?;ㄇo卷草均用雙勾掐絲,掐工嫻熟、工整。鍍金濃厚,可能要鍍兩三遍。與陽刻比,陰刻款的用金工藝少,鍍金較薄或有泥金效果,主要是在金工、鍍金上稍遜于陽刻的。 點擊展開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