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沉靜如水 來源 | 沉靜如水的法律博客 晚清小說家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時有慧語”,啟人心智,比如清廉。 書中塑造了以清廉自居但同時又剛愎自用、濫施重刑、草菅人命的酷吏形象。玉賢署理曹州不到一年,衙門前十二個站籠就站死二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劉鶚的觀點(diǎn),清官的毛病在于道德的絕對優(yōu)越感,這種道德優(yōu)越感促使他們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問心無愧,從而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甚至剛愎自用的境地。 明代的海瑞以至清、至廉、至明、至剛聞名于世,一生廉潔耿介,自號剛峰,慨然以天下為己任,雖命途多舛,仍然堅持自己的“直道而行”。事實(shí)是,他的“至”幾乎到了不見容于當(dāng)世的地步,萬歷皇帝給他的斷語是:“雖當(dāng)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zhèn)雅俗,勵頹風(fēng),未為無補(bǔ)?!?/span>表面上肯定了海瑞的長處,實(shí)際上是一種批評和否定。他的家庭悲劇為其性情做了一個絕好的注腳:他的前兩個妻子被休,第三個妻子暴死,一個妾自殺身亡,致使他不得不前后九娶。而他的女兒因吃了家仆給的一個餅,就被他逼得絕食而死,可見其性情之苛刻。 清代名吏汪輝祖在其《學(xué)治臆說》中以自己為官數(shù)十年的經(jīng)驗提出了忠告:清不可刻。清只是治術(shù)的一端,并不足以解決現(xiàn)實(shí)中的所有問題。道德潔癖、偏激的個性和強(qiáng)硬的手腕是其不見容于當(dāng)世、不能于國計民生有所裨益的病根。康熙皇帝在一道詔書中論說清官:“清官多刻,刻則下屬難堪,清而寬方為盡善。朱子云:居官人,清而不自以為清,乃為真清?!痹谌斡们骞偈┦司]時,康熙皇帝說:“朕深知仕綸廉,但遇事偏執(zhí),民與諸生訟,彼必袒民;諸生與縉紳訟,彼必袒諸生。處事惟求得中,豈偏執(zhí)?如世綸者,委以錢谷之事,則相宜耳?!弊罱K改授其為湖南布政使。“天下事誤于奸慝者十有三四,誤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十有六七?!彼剖菓嵓ぶZ,歷史上的教訓(xùn)也不可不察。為官者,“清”是優(yōu)秀品質(zhì),但是刻意為“清”,并以“清”自許且以“清”為最終追求往往缺少圓融,于世無補(bǔ)。不可忘記,為官以濟(jì)世為最終歸止,人民的幸福才是我們最大的追求。 法律人的精神家園 法律博客 falvboke www.fyfz.cn 溝通協(xié)調(diào)請備注法律博客+職業(yè) 加法博君個人微信 zbzyj2108 |
|
來自: 昵稱22551567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