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 “一命、二運、三風(fēng)水,四積陰德、五修行”,在這句話里含有深奧的五行玄機(jī),佛教中成為“話頭參”,很多東西無法用常規(guī)的道理解釋清楚。 至于“積陰德”,很多人都掛在嘴邊,但到底什么屬于“積陰德”,可能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很多人認(rèn)為燒燒紙錢、做做好事就是積陰德,但并不準(zhǔn)確全面。 “陰德”是個佛學(xué)名詞,在佛學(xué)里認(rèn)為是和“善”相關(guān)聯(lián)的;善有陽善與陰善(即陰德),一個在明,一個在暗。行善而為人知的事,是為陽善。行善而不為人知的事,是為陰德。真正懂得行善的人,是行陰德,而不是陽善?!痘茨献印と碎g訓(xùn)》:“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積有“陰德”之人,他的后代或后世能得上天賜予厚福。 陰德就是面對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視,心不罣礙;陰德就如《趙氏孤兒》里舍身救趙武的公孫杵臼,以及犧牲親生兒子的程嬰,他們扶忠除奸不求回饋的陰德,令人稱揚。 古人的「憐蛾不點燈,為鼠常留飯」是積陰德;分粥賑饑是積陰德;筑橋鋪路、鑿井引水、點燈施茶、捐棺義葬、急難救助是積陰德;功成不居、不稱己善、不揚人過更是陰德;見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隨手撿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陰德;乃至于給人喜悅的面容,令郁悶者一笑解千愁,都是積陰德。 北宋《司馬溫公家訓(xùn)》云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陰德就如播種,只要播土下種,就會有收獲一的天。 陽善有個極大的危機(jī),是會受盛名之累。古人勸人“無使名過于實”,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世上有名望的很多名大于實,這些招人所忌的往往就會招來橫禍。 所以“陰德”是屬五行之木,悉心地培植成長,不會立竿見影。這就是“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前人積德,后人得福”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