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雅讀?何謂俗讀?十年寒窗為應考進士、舉人、秀才而窮讀經(jīng)書,是俗讀;讀書,不求甚 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是雅讀。俗讀者追求的是書中的"黃金屋",雅讀者仰慕的則是書 中的"顏如玉"。嚴峻、犀利的魯迅先生曾在《且介亭雜文·隨便翻翻》中說:"不用心,不費心 ,拿這做消遣"是雅讀;古人青燈黃卷,焚膏繼晷,鑿壁,嚢瑩,熒雪,懸梁,刺骨,燃荻, 掛角,映角,追日是苦讀;今人一杯咖啡,溫柔的燈光,窗明幾凈,夜深人靜,是雅讀,是小 資情調(diào)的"悅讀"。
世人有多種不同的讀書態(tài)度,有的是為了訓話或解釋詞義,此乃鴻儒或考據(jù)家;有的是為了堆 砌而炫耀知識,是沽名釣譽者;有的純粹為了消愁解悶,多為商賈官僚。雅讀則不同。雅讀追 求的是一種仙境,是隱士,是梅和鶴。雅讀美在景,妙在閑,樂在趣。讀書是一件樂事,而雅 讀則是一種趣事。心情的愉悅自不必說,仙境似的妙味更非常人可以體驗。
雅讀美在景,讀書是需要環(huán)境的,這是常人皆知的事實,故有書房之產(chǎn)生,從來沒有書房是喧 嘩的。古人視讀書,寫作時為不朽之盛事,自然講究至美之環(huán)境,才可以產(chǎn)生寧靜的心情。讀 書需要一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晚明作家吳從先說得好:"齋欲深,檻欲曲,樹欲疏,蘿薛欲青垂; 幾席、闌干、窗竇,欲凈滑如秋水;榻上欲有云煙氣;墨池、筆床,欲時泛花香。讀書得此護 持,萬卷盡生歡喜?,樑啥矗蛔懔w矣!"能坐在這樣的書齋中才可以算作雅讀,可見此位 藝術(shù)和情趣大師講究雅讀。他又進一步告訴我們在什么環(huán)境讀什么書最為宜。讀史宣映雪,以 瑩玄鑒;讀子宜伴月,以寄神遠;讀佛經(jīng)宜對淑女,以挽墮空;讀史書宣倚瘦竹,以約縹緲之論 ;讀忠烈傳宜吹笙鼓瑟以揚芳;讀奸佞論宜擊劍促酒以銷憤;讀騷宜空山悲號以驚壑;讀賦宜 縱水狂呼以旋風;讀詩詞宜歌童按拍;讀鬼神雜錄宜燒燭破幽;他則遇境既殊,標韻不一。故 雅讀雖講究,但是一種享受,享受可以沒有,但獨不能打折扣。 雅讀妙在閑,此是雅讀與平常閱讀不同的第二處,我們固然不能脫離現(xiàn)實而生存,畢竟生存是 第一位的。但一個人整天為生計而奔波,過著數(shù)米計薪的日子,那無異于低頭覓食的螻蟻。人 在牢記心中道德律令的同時,亦應讀書來仰望頭上燦爛的星空。對于從事體力勞動者來說,雅讀是一種休息,對于腦力勞動者來說,雅讀是一種解脫。當我們煩悶,雅讀可以解悶;當我們 愁苦的時候,雅讀可以忘憂。使我們由瑣碎雜亂的現(xiàn)實提升到一個較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觀者的冷眼回顧你自己的忙碌和沉迷。一切日常以為大事的焦慮、煩擾、氣惱、悲愁,以及一切 煩擾紛爭,這時都不值得那么認真了。既然是閑,就應放下生活的俗,來進入雅的妙境。心境 閑,才能靜,方可以升騰出一種讀書的清氣。隨意抽下幾冊放在眼前,以排遣那些不能排遣的 情緒。得失,物欲,外在的引誘和內(nèi)心的掙扎盤繞在心頭,往往使多數(shù)人揮之不去?,F(xiàn)代的時 代本身阻擋著人們心靈的發(fā)展,心靈之被禁錮是現(xiàn)代人普遍的感受。要解放心靈先得凈化心靈 ,要灑掃心靈就得學會放下生活中的煩而變得閑,閑是一種澄明的心境,而閑的最好的方法是 吸取智慧,吸取智慧的方法是雅讀,而非苦讀。 書給我們開啟了一個新奇而又神秘的世界,陶醉在這藝術(shù)的天地中,看著周圍勢力與冰冷的現(xiàn) 實,這迥然不同的世界,多么令人神往。經(jīng)過讀書,懂得了宇宙和人生的奧秘,使內(nèi)心得到豐 富和充實,才能達到一種徹悟與高曠的境界,這樣我們的心可以不為世俗所累,心中過著美好 而高尚的生活。
林語堂曾說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向來算為清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讀書向 來稱為雅事樂事。但是現(xiàn)在雅事樂事不雅了。今人讀書或為取資格,拿學位,在男為娶美女,在女為嫁賢婿,或為做老爺,踢屁股;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或為寫訃 聞,做賀聯(lián);或為當文牘,抄賬簿;或為做相士,占八卦;或為做塾師,騙小孩……諸如此類 ,都是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
雅讀樂在趣,講到讀書,有人認為必大塊文章,觀必圣賢,然后知為人,閱必史冊,而后知盛 衰,憑理智抱著實用的目的去讀書那是苦讀;頭懸梁、錐刺股,面對經(jīng)典史籍,不眠不休,那 是為了成功而讀;或皓首窮經(jīng),爬字梳文,數(shù)十載于一部,考訂整理,在這些人眼里,為了學 問而估量著書中的每一個字的價值,進而定取舍,這是在"購物"而不是在讀書。真正喜愛讀書者,讀書不是負擔,也不是責任,而是一種享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命的必需。
俗讀、苦讀者視書為手段,沒有把書當作一個真正平等對話的朋友。憑感情讀自己的書是一種 享受,所得到的是一種靈魂上的游泳與自由自在。可以憑興之所至,一冊在手,悠游其間,這 樣的讀書幾乎與娛樂相差無幾。書對于讀者來說,是朋友,而不是嚴師。讀書,是讀心,而不 是治教。正如林語堂所云:"或在暮春之夕,與你們的愛人,攜手同行,共到野外讀離騷經(jīng); 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菰一盒,哲學經(jīng)濟詩文,史籍十數(shù)本狼籍橫陳于沙 發(fā)之上,然后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
隆隆嚴冬,窗外飄著雪花,放下窗簾,靠著爐火,在沉靜燈光下,靠在椅上享受著雅讀的樂趣 ,其中之妙味誠如宋大儒朱熹詩云:"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 (王坤) |
|
來自: 高山仙人掌 > 《讀書涵養(yǎng)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