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糯米粥】材料:糯米、杏仁、冰糖、山楂糕。做法:1.將杏仁用豆?jié){機研制成杏仁漿,山楂糕切成丁,糯米淘洗干凈待用;2.坐鍋點火倒入清水,開鍋后放入糯米、杏仁漿,煮30分鐘后加入冰糖,食用時撒入山楂糕丁即可。療效:杏仁性溫味苦、有小毒;具有止咳平喘、煊肺潤腸的功效。 【銀花蓮子粥】來源 《食療百味》 , 銀花15克,蓮子10克,粳米50-100克。 先將銀花煎取藥汁,去渣,用汁加適量清水,和蓮子、粳米共煮成粥。 每日2次,溫熱食。 療效: 清熱祛濕。適用于急性腸炎所見腹痛泄瀉,瀉下急迫,心煩口渴。 【蓮子芡實粥】來源 《濟眾新編》 , 蓮子仁去皮心30克,芡實仁15克,白茯苓50克,海松子研細10克,粳米30克。 將以上前二味研成末,再入松子、粳子同煮粥,食時加蜂蜜少許。 任意服食。 療效: 健脾益精固澀。治脾虛泄瀉,常食補五臟、安心神、聰明耳目等。 【郁李柏仁粥】 郁李仁、柏子仁各10-15克,粳米50-100克,蜂蜜適量。 先將郁李仁、柏子仁去盡皮、殼、雜質,搗爛,同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兌入蜂蜜,稍煮1-2沸即可。 每日2次,2-3次為1療程。 療效: 潤腸通便,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心悸,失眠,健忘,長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葵菜粥】 《食物本草會纂》 : 葵菜100克,粳米100克。 將以上二味一同煮粥。 任意食用。 療效: 潤燥寬腸。治腸胃燥結、大便難解等。 【土豆粥】《家庭藥膳》 , 新鮮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適量。 將土豆切碎,用水煮至土豆成粥狀即可,放入蜂蜜調勻。 每日清晨空腹食用,連服半月。 療效: 緩急止痛。適用于胃脘隱痛不適。 【干姜粥】來源 《壽世青編》 ,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100克。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為粥。 早晚服食。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3-5口為1療程。以秋冬季節(jié)為宜。 療效: 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適用于脾胃虛寒,心腹冷痛。嘔吐、呢逆、泛吐清水,腸鳴腹瀉。 注意事項: 凡發(fā)熱之時以及陰虛內熱的病人不宜選用。 【包心菜粥】民間方 , 包心菜500克,粳米100克。 先將包心菜水煮半小時,撈出菜后,入米煮粥。 日服2次。 療效: 健身提神,散結止痛。用于胃脘疼痛、腎陽虛衰、乳汁不下等。 【生姜粥(一)】 生姜25克,秈米100克,飴糖150克。 將生姜切末煮汁,入米煮粥,待粥熟時,加飴糖攪勻。煮沸即成。 空腹服食,取微汗。 療效: 消痰止咳,散寒止吐。適用于傷風感冒、鼻塞咳嗽、胃寒腹痛等。 【生姜粥(二) 】來源 《手集方》 , 鮮生姜6克,糯米50克。 先將糯米加水入鍋,煮成稀粥,加入生姜(切碎),再煮片刻,備用。 睡前溫熱頓服,服后即睡,取微汗為佳。 療效: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主治風寒感冒兼脾胃虛寒者,癥見惡寒無汗、鼻寒頭痛、嘔逆不食等。 【薄荷粥】來源 《醫(yī)余錄》 , 干薄荷15克(鮮品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適量。 先將薄荷煎湯(不宜久煎,一般煮2-3分鐘),去渣取汁。粳米洗凈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適量及薄荷湯,再煮1-2沸即可。 稍涼后服,每日1-2次。 療效: 疏散風熱,清利咽喉。適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并可作為夏季防暑解熱飲料。 注意事項: 本品不宜多服、久食。秋冬季節(jié)不宜食。 【芹菜粥】來源 《本草綱目》 , 新鮮芹菜60克,粳米50-100克。 將芹菜洗凈切碎,與洗凈的粳米同入砂鍋內,加水600克左右,同煮為萊粥。 每天早晚餐食,溫熱服。 療效: 清熱平肝,固腎利尿。適用于高血壓、糖尿病。 注意事項: 此粥作用較慢,需要頻服久食,方可有效,應現(xiàn)煮現(xiàn)吃,不宜久放。 【菠菜粥】來源 《本草綱目》 , 鮮菠菜適量,粳米100克。 先將菠菜洗凈,放入沸水中,略燙數(shù)分鐘,撈出后切細,同粳米煮粥。 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療效: 滋陰養(yǎng)血,降壓,潤燥。適用于高血壓、老年性便秘、痔瘡出血等。 【胡蘿卜粥】來源 《本草綱目》 , 新鮮胡蘿卜、粳米各適量(根據(jù)飯量大小而定)。 胡蘿卜洗凈切碎,與粳米同入鍋內,酌情放水,煮至米開粥稠即可。 早晚餐溫熱食。本粥味甜易于變質,故需現(xiàn)煮現(xiàn)食,不宜久放。 療效: 健脾和胃,下氣化滯,明目,降壓利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