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把考試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2012暑期漫話教育之二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 張志勇
題記 誰離教育的本質(zhì)越近,誰就離教育的自由王國越近。
2006年5月,正當杜郎口中學聲名鵲起的時候,當全國刮起一陣又一陣所謂“杜郎口旋風”的時候,我按照省教育廳領導的指示,悄無聲息的帶著一批專家在茌平某賓館潛伏了下來,目的是尋找一個真實完整的杜郎口中學。 為此,我們每天早上4點半到校,晚上10點鐘離校,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通過聽課、座談、觀察、問卷調(diào)查、與校長訪談等各種方式了解這所學校的改革。的確,當時這所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了,過去沉默、低效、單一的知識灌輸?shù)恼n堂不見了,學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中被激活了。 但是,專家們對這所學校的改革也有許多疑慮:上課時間過長,加班加點嚴重,整個改革仍然是圍繞著學科、教材、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來進行。名為沒有課外作業(yè),實質(zhì)是學生課外時間包括晚上都在統(tǒng)一做各種習題,以便為課堂上的開放做準備。一句話,那時的改革還是學科本位、知識本位、考試本位的,學生還是戴著鐐銬跳舞的。 我與崔其升校長專門進行了一天的交談。我們一方面肯定學校的改革,一方面希望學?;氐揭?guī)范辦學上來,逐步從圍繞升學考試推進改革真正轉變到育人為本上來。 也許正是基于此,有人說,我對杜郎口中學的改革有偏見,這是一種誤解。我是希望學校盡快走出知識本位、考試本位、應試本位的藩籬,盡快走上徹底的尊重人、解放人、培養(yǎng)人的教育的自由王國! 所幸的是,杜郎口中學的崔校長帶領廣大師生一刻也沒有停息探索的腳步,更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它一天一天規(guī)范起來,一天一天健康起來, 一天一天逼近教育的本質(zhì),一天一天走向教育的自由王國。
杜郎口中學正在書寫著一所中國農(nóng)村初中學校的傳奇: 每天到這所學校參觀考察的少則二三百人,多則二千多人。從2005年至今不完全統(tǒng)計來校參觀的領導專家和一線教師達到85萬人次,遍及全國包括港澳臺在內(nèi)的所有的省份。 迄今為止共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韓國、喀麥隆六個國家300多名外國友人來學校學習交流。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 7月3日上午,崔校長參加中央新聞媒體教育改革采訪團山東教育改革座談會。他在發(fā)言中講道: “學生的智慧、高度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不是孩子們不行,是我們的老師們厚度還不夠”。“現(xiàn)在,我們對老師的管理不再看備課本,而是看以下三點:一是看教師的硬功夫,語文課要求學生背誦的,教師要先會背誦;要求學生寫的作文,老師要先寫下水文。再如物理課,要求學生進行的小制作,那么老師你有多少小制作,等等。二是在課堂上,教師不能看教案,寫例題不能看課本,對于課上講授的知識要爛熟于心;三是老師對課本知識的掌握要做到上掛下連,左顧右盼。一篇語文課,雖然只要你上3節(jié)課,但老師研究10節(jié)課的時間也不算多,老師要搞清有關知識的來龍去脈,在教學中要把有關知識輻射開來、延伸過去。讓人欣喜的是,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有了專著,多的有了4部專著。這些專著,不是什么理論,是教師對課程、對教材研究的心得,獨特的發(fā)現(xiàn)等。” “真正的教育是為孩子終身而奠基的,而不是為了做題和考試,考試和做題的教育是摧殘人性的。我特別要求老師,不要再印題了。課堂不能再圍繞做題來進行,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才是根本。” “過去的教學基礎不牢,老師老是趕進度。常言講,從量變到質(zhì)變,但今天我們的教學要倒過來,從質(zhì)變走向量變。比如,一篇經(jīng)典的課文,做不到每個同學都能消化、內(nèi)化、融化,就不能學習下一篇課文。我們要求學生對每篇文章的學習,都能打下厚實的功底?!?/SPAN>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絕對不是靠什么是專題會、勵志會,而是要通過開放的課堂激活學生的心靈,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積極向上的自信的人。”“教學的目的,課堂上不管什么學科,一定要把學生自主自信、自強不息的性格,勇敢有為、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團結合作、富于奉獻的品質(zhì)培養(yǎng)起來。” “在課堂上,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死的,是有限的,但是能不能讓學會找規(guī)律,能不能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讓學生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最根本的。” …… 今天下午,我從基礎教育處要來當天座談會崔其升校長發(fā)言的錄音,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收聽,我受到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這震撼來源的于崔校長對教育本質(zhì)的理解—— 崔校長對學生的尊重來源他對學生潛能的敬畏。他知道:學生的智慧和高度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 崔校長對課堂的認識多么精深獨到:課堂就是要激活學生的心靈,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積極向上的自信的人。 崔校長對當下教育的批判入木三分:為了做題和考試的教育是摧殘人性的。 崔校長對課程本質(zhì)的認識具體而深刻:一篇經(jīng)典的課文學不好,絕不讓學生學習下一篇課文。 …… 一所因連續(xù)十幾年全縣升學倒數(shù)第一,面臨著被撤并的學校,到今天成為享譽全國的教育改革名校。它之所以讓尊重,絕不是僅僅因為它的教育質(zhì)量高了,它的升學率高了,而是它的校長、它的教師離教育的本質(zhì)越來近,它的學生離教育的自然生態(tài)越來越近,從而離教育的功利、離世俗的教育越來越遠,進而崔校長和他的學校也就真掙脫了“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這種功利主義教育的牢籠,邁入了自由教育王國的大門! 正因為如此,這所學校的變革越來越讓人敬佩!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成為一所讓人敬仰的學校! 有人說,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什么是素質(zhì)?當你把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素質(zhì)。7月3日,我聽了崔校長的發(fā)言之后,腦子里冒出了一句話:把考試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 我想,這種忘掉考試之后的教育,帶來的必然是教師和學生心靈的解放、潛能的釋放;這種忘掉考試的教育,帶來的必然是學生更加主動、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這種忘掉考試的教育,帶來的必然是師生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 我想,也許有人會問:這種忘掉考試的教育不怕考試嘛!試想,一個將讓人的心智得到徹底解放的教育,還怕考試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