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自白雪公主《怎樣是一堂高效率的好課?》 怎樣是一堂高效率的課?問自己四個問題,就知道這堂課效率是否高效。 1、你打算這節(jié)課讓學生獲得什么? (目標問題) 老師在上課時一定要清楚,這節(jié)課到底要讓學生獲得什么?獲得多少?學到什么程度?如學外語單詞,有的要四會(聽說讀寫),有的三會(聽說讀)。 制定教學目標——優(yōu)先備學生 我們老師天天面臨這樣“處境”:“教材”——高度智慧專家設計的;“學習目標”——擁有豐富知識的老師指定出來的,老師看來很簡單的內(nèi)容,學生可能困難重重。所以,備課時指定教學目標優(yōu)先考慮學生——教學難度要適合學生,聽課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難度過大,于是在理解環(huán)節(jié)上花時間,擠占學生訓練和鞏固時間,結果:學生當時理解了,但是,只是停留在理解階段,然后遺忘,學的東西還給老師和書本。 2、你打算用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效率問題) 教師要做到“定目標、快節(jié)奏、講練結合,當堂訓練”,體現(xiàn)“學一點、記一點、會一點、知識當堂消化”?!熬v多練”體現(xiàn)效率。 3、你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方法問題) 只要學生自己看書能解決的就要讓學生看書,教師不要急于講,學生不會的可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學生實在不會的教師再加以點撥,教師一定退到最后一步。什么是“會”?學生看明白了但不一定會,能夠?qū)懗鰜?、甚至能夠給別人講明白才是會。 老師要為學生設計合適的“登高”臺階,老師認為容易的,學生未必認為是容易,因為,我們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我們?yōu)槭裁茨艿巧咸烊A山?有人為我們設計給學生搭建“學習”上的扶手。 4、“是否每個學生都達成了教學目標?”(達標問題) 最后將重點放在鞏固環(huán)節(jié)上 大部分課堂:老師上課,首先回顧與復習,然后開始進入新課,老師用課堂大部分時間來講解、分析新課的內(nèi)容,最后做一些訓練題。老師的講解過度,學生自然就缺少消化和鞏固的時間。 老師講解的作用是幫助學生理解,而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沒有鞏固和掌握。結果造成知識鏈的脫節(jié),繼續(xù)學習新知識面臨新的困難,這個問題表面看是學生能力問題,實際上是以前的知識沒有及時鞏固造成的。于是,學生的學習形成了一個越學越差的“惡性循環(huán)”:理解—遺忘—學習新知識難以理解—遺忘得更快——放棄學習。如此反復,學生越學越掉隊,越學越?jīng)]勁,產(chǎn)生兩極分化。如果將教學重點放到鞏固環(huán)節(jié)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形成“良性循環(huán)”——今天學習的知識掌握了、鞏固了,就會成為學習新知識的臺階,學生的信心和興趣也會增加,學習的動力更足、學習的效果更好、學習能力也會提高。所以,我們不能滿足“講過了”,更要關注鞏固了、掌握了,這樣,我們才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和目標,才算達標。 |
|
來自: 廖shengquan > 《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