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上“寬容”一詞的解釋很簡單,即“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追究”,但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想以自己的言行來詮釋它卻也并非易事。當前,我校的學生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除機選生占了一半外,寄宿制學生也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他們或來自縣上,離鄉(xiāng)背井,小小年紀就要打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或來自城區(qū),往往父母事忙,管教無力,把希望寄托在學校。其中有不少學生思想修養(yǎng)不高,行為習慣較差,個性品質欠佳,學業(yè)成績堪憂。正因為對他們實施理想的有效管理難度較大,故而提出這個想法,希望以教育者、特別是班主任的“寬容”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多少年來,教育界沸沸揚揚的“愛心教育”討論、學生主體認同、人本主義呼喚,無非都是在尋找一種“ 平等、對話、尊重、寬容”的理想教育。成功的教育名家無一例外的都具有嚴父的要求和慈母的心腸。李鎮(zhèn)西老師“愛心教育”可以感動得學生流淚,同行贊嘆。寬容不是縱容,它是一種氣量,一種人格魅力。有了你的寬容,學生才愿意和你心靈溝通、思想交流,才有可能產生出真情碰撞的火花。否則,過于死板地計較追究,常會讓師生對立,悶氣郁胸,那無益于教師的快樂人生,也有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寄宿制班因種種特殊性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難得的教改實驗契機。作為他們的老師,特別是作為他們的班主任,我們提倡以平靜溫和的心態(tài)去接近他們,以溫暖動情的眼神去暗示他們,以慈祥和藹的笑臉去融化他們,以溫聲細語的話語去說服他們。只有師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學生方能親其師,信其道。
用“寬容”為學生撐起一片藍天吧!藍天下,山美,水美,人更美;藍天下,花草豐茂,牛羊肥壯;藍天下,百花爭艷,萬紫千紅,春風和煦,生機勃勃。我們的教育不就是要追求這樣一種美好的境界嗎?
要做到“寬容”,方法很多,且提幾點:
首先,請放下你的“架子”。須知,你僅僅只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你僅僅只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者,你也僅僅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放下“架子”,轉換角色,或許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其次,請丟棄你的“鞭子”。竹制的“鞭子”會傷害皮肉,言辭的“鞭子”會刺痛心靈,平等、尊重、寬容才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所倡導的核心。
第三,降低你的“調子”。學生犯了大錯,本以為免不了一場疾風驟雨,而結果卻是艷陽高照,學生因此而感動、感激,從而產生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動力,心想“老師如此的尊重我、理解我、關愛我、教育我,我再不改正,再不努力學習就實在太不應該了……”。
第四,寬容學生的錯誤和對抗。錯誤和真理,失敗與成功常是一對欒生兄弟,世上沒有不犯錯誤的學生,關鍵是為師者如何引導學生認識錯誤、改正不足。
初中學生處于生理、心理發(fā)展的斷奶期,周邊環(huán)境太多的誘惑,中小學教育的巨大差異往往讓他們煩躁、焦慮、反抗,有位名家說過:“沒有初中生的反抗就不是初中生。”這話很值得我們深思。
以上所說對于離別家鄉(xiāng)親人、缺失家庭溫馨的寄宿制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謹此提出,愿與諸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