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一本書——《影響力》,看完這本書之后對我們?nèi)绾嗡季S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在一年的時間里面密集地閱讀了以下一些方面的經(jīng)典著作: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jīng)科學、進化心理學、行為經(jīng)濟學、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問題求解、辯論法(Argumentation Theory)、Critical Thinking、判斷與決策。以及大量的 Wikipedia 條目。 這一年來,對以上這些領域的閱讀和思考給我?guī)砹藰O大的價值,我相信他們也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 關(guān)于為什么我認為我們都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我曾在博客中寫到:
人類的大腦和思維是目前已知最為復雜的系統(tǒng),對這個系統(tǒng)的研究不僅自身是一件極其迷人的事情,對于像我們這樣的蕓蕓眾生來說即便不去做研究,學習一些這方面的科普知識,對于學會正確地思考有極大的益處。 你的大腦是你唯一的工具,要正確利用這個工具,唯一的途徑就是去了解它。與很多人的直覺相反,實際上我們的思維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和陷阱(keyword: cognitive bias),我們解決日常問題的思維方式也并不總是最優(yōu)的(keyword: bounded rationality),這里摘抄一段我在豆列上的導言: 我們的思維有很多很多的弱點,我一向認為,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一切高效學習的基礎。比如參見如下2個例子,錯誤的思維方式得到的結(jié)論有大得多的可能性是謬誤。
總的來說
以上,構(gòu)成了人類思維中的種種謬誤。而學會思考,就是學會認識到這些謬誤。 Critical-Thinking 在西方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到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就已經(jīng)對人類語言中的各種各樣的謬誤有了一定的認識(譬如,“我們無法討論不存在的東西,所以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實的”),并對辯論之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謬誤進行了歸類。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中國的文化里面,理性思維似乎是一直被抑制的,中國文人傳統(tǒng)都是非理性思考者;所謂非理性思考,主要包括聯(lián)想、比方等形式,這些思維方式作為人類天生具有的思維方式的一種,一方面當然有它的好處(比如在科研方面,聯(lián)想往往能夠啟發(fā)新思路;類比也有助于用新穎的方式來解決既有問題),然而另一方面,這樣的思維方式同樣也充滿了各種各樣致命的謬誤。在大眾知識領域,自中國古代文人思維習慣流傳下來的影響深刻地左右著人們的語言習慣,隨處可見的不靠譜的類比和文字游戲就是證明(例如,嚴格來說,類比的一般形式是,A具有X、 Y、Z三個屬性,B具有X、Y屬性(類似于A),所以B具有Z屬性。這個類比要成立,必須要滿足一個前提,即X、Y屬性對于Z屬性的有無必須是有關(guān)的。然而這個前提被根本忽視了,詳見 False Analogy)。 這個豆列中的書,有一些是介紹人類思維工作的機制的,認識這些機制是正確思考的大前提;有許多是關(guān)于人類推理(Reasoning)過程中的形形色色的謬誤的,因為唯有認識到 這些謬誤,才能避免它們。唯有避免了思維的謬誤,才能進行正確的思考。 注:
另:
文章末尾將貼出的是我這一年來學習的知識結(jié)構(gòu)總攬(用 XMind 畫的思維導圖)。注:這只是一個整體的知識結(jié)構(gòu),或者說“尋路圖”,其中固然包含一些例子(用 “e.g.” 標出),但最重要的是從各個分支引申出去的延伸閱讀,后者包含上百個很有價值的 wikipedia 條目,不下 50 本經(jīng)典的著作(大部分我已經(jīng)讀過,小部分經(jīng)過我的仔細考察,正在閱讀中或者肯定是有價值的)。 如何獲得這些延伸出去的閱讀,有兩個辦法: 1. 在總攬圖中抽出關(guān)鍵字到 Wikipedia&Google 上查找,如:informal fallacy,cognitive biases, bounded rationality, critical thinking, argumentation theory, behavioral economics, problem solving 等等(以上這些關(guān)鍵字你都會在思維導圖中看到)。注:閱讀 Wikipedia 時要嚴重注意每個條目后面的 Reference ,一般來說這些參考資料本身也都非常經(jīng)典,其價值不亞于 Wikipedia 條目本身。 2. 查看我整理的四個豆列: 以上四個豆列中整理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我閱讀過的,你也可以參考我的整個“思維”標簽下的書。如何獲得這些書(尤其是其中包含大量的無中文翻譯版的英文書)請參考李笑來老師的筆記。 這個領域的新知識是如此的紛至沓來,以至于我只有時間不斷地閱讀和思考,以及不時在我的 Google Notebook 里做一些筆記,而完全沒有時間一本書一本書,一個子領域一個子領域地寫具體的 Introduction (目前具體的薦書只是在 TopLanguage 上零散的推薦了幾本,還沒有專題介紹)。既便如此,仍然還是在博客上寫了很多相關(guān)的東西,它們就是這一年來的學習的收獲的證明:-),因此如果你想快速判斷上面列出的一些書籍是否對你有價值,有多大的價值,不妨參考一下我寫的這些文章,這些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在這一年的學習過程當中的感悟或總結(jié)。注:第 3 部分(關(guān)于學習、記憶與思考)的文章基本上是領域無關(guān)的:
關(guān)于 Problem Solving 的 關(guān)于機器學習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qū)τ诶斫馕覀兊乃季S方式也提供了極好的參考) 關(guān)于學習、記憶與思考的
好在我并不打算零星的一本一本推薦:D 所以我就花了點時間將整個的知識體系整理了一番,畫了下面這張結(jié)構(gòu)圖,請按圖索驥,如下(有三個版本,1. 至 xMind Share 的超鏈接,2. 內(nèi)嵌在該頁面中的幻燈片,如果無法載入請參考 1 。3. 圖片版(注:圖很大,請下載瀏覽或打?。?/p> 我在前面寫學習習慣的時候曾經(jīng)提到: 8. 學習一項知識,必須問自己三個重要問題:1. 它的本質(zhì)是什么。2. 它的第一原則是什么。3. 它的知識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 有朋友問我具體的例子,好吧,那么這張思維導圖便是第三點——知識結(jié)構(gòu)——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1. 至 XMind Share 的超鏈接:http://share./pongba/how-to-think-straight-4/ 2. 圖片版(此為縮略版,完整版請至相冊下載:google picasa 的 ,或 csdn 相冊的)(最后提醒一下,別忘了這幅圖只是大量書籍和 Wikipedia 條目的“藏寶圖”,如何延伸閱讀請參考前文所述的方法)。(來源) |
|